【兒童早療】孩子一生氣就躺地怎麼辦?

作者:陳筑琦

2023-03-12 01:55:44

帶著孩子到附近公園放電,孩子不想回家,當我要將他從地上抱起來時,他大力扭動著身體,也開始大叫…。孩子的大叫引來旁人的關心眼光,這時的我只想趕快結束這場鬧劇……。

某個週末下午,我帶著孩子到附近公園放電,接近傍晚時分,「已經四點半了!凱凱,我們該回家囉!」,凱凱像是沒聽見一樣,繼續在遊樂場奔跑著,我走到他面前又再講了一次後,見他轉身就要跑,我直接牽起他的手準備回家,沒想到他大力甩開我的手,接著就躺在地上說「我不要回家!」,當我要將他從地上抱起來時,他大力扭動著身體,也開始大叫…。凱凱的大叫引來旁人的關心眼光,這時的我只想趕快結束這場鬧劇……。

這場景、這畫面讓你感到熟悉嗎?
我們常常會聽到家長反映「當孩子情緒來時,不知道要怎麼引導」,或是表示以前也沒人教過自己「情緒」是什麼,常常都是用壓抑的方式,來處理自己的情緒,但是不去看它、處理它,情緒並不會不見。當孩子在不順心時,以哭鬧的方式表達,我們立即喝斥孩子,希望停止不恰當的行為,卻沒有告訴他「他怎麼了」,孩子或許會因為害怕受到懲罰,或爸媽不再愛自己,而暫時停止哭鬧。不開心的情緒被硬生生地壓了下去,當然壓抑可能會有短期、立即見效的效果,但在過了一陣子之後,它可能會變成其他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,例如:玩到一半突然把玩具拿起來摔、突然刻意唱反調等。當年紀漸長,不知道怎麼表達及處理自己的情緒,可能終日鬱鬱寡歡、暴躁易怒,或是平時看起來都好,當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就會來場大爆炸,將身邊人及自己都炸傷,最後一切再從頭開始。不論是何者,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後續人際關係的發展。

我們要告訴孩子的是,情緒的產生是正常現象,但要怎麼表達及調節則是需要花時間練習的。有情緒本身不是件壞事,它能協助我們在危急時刻記得要逃命、在與人互動討論時能夠更有共鳴,也能激發出想要完成某個目標的動機,因此重要的是我們怎麼去認識、正確地利用它,讓它發揮最好的效果。

|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這樣開始練習|

•    引導孩子覺察自己的感受

練習注意自己的各種身體感覺、臉部表情、肢體動作等,並嘗試描述、模仿各種不一樣的感受與動作,讓身體及腦袋對這些身體部位的肌肉活動更熟悉(例如:聳肩、閉氣、皺眉、雙手握拳等)。

•    協助孩子命名情緒

每一種情緒在每個人身上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,引導孩子留意自己的身體感受,並將前述感覺綜合起來,為其「命名」,讓孩子理解自己的狀態是什麼。

•    練習以「我訊息」正向表達

練習讓孩子將感受以「我…」作為開頭表達出來,例如:我因為(踩到水窪)鞋子濕透了感到很煩躁。以「我訊息」來表達能迅速將焦點放在向對方溝通「自己」當下的狀態和需求,可避免「你、他…」開頭語句容易讓人混淆重點,例如:你一直催我、叫我快一點,沒看到我鞋子濕透了很不舒服嗎?煩欸。一開始可以先示範給孩子聽,請孩子覆誦一次,多練習幾次,孩子就會越來越習慣這種表達方式。

•    正向肯定與鼓勵

在孩子覆誦表達完或自行表達完後,都別忘了要給他們一個大大的肯定和鼓勵,讓他們知道,這樣的表達方式是有助於雙方的溝通、理解,也能有效傳達他們需求的方式,孩子受到肯定後也越願意繼續用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。

•    討論之後有情緒時可以怎麼辦

在孩子情緒平復之後,邀請孩子一起討論之後當情緒來的時後,可以有什麼辦法來幫忙平復自己的情緒,並帶著孩子一起做做看,再討論這些方法發揮的效果如何,也可以幫這些方法做排序跟註記。例如,有一點點不開心時,可以用「深呼吸」的方式;當自己的情緒快爆炸時可以用「大力跺腳加上深呼吸」這兩個方法一起使用等。最後,在孩子有情緒的當下,在旁邊輕聲、穩定的,引導孩子記得使用這些方法。

|溫馨小提醒|

前述練習可能不會練習幾次就看到效果,別心急,這就像我們學寫國字、學背英文也需要每天不斷的練習再練習,才能寫得美、背得滾瓜爛熟,但只要我們持續練習,一定會看得見成果的!

有時候我們情緒詞彙不夠時,也可以借助這類卡牌來協助,年紀大一點、看得懂字的孩子,也可以邀請他們從中選出較符合自己狀態的詞彙,並嘗試結合我訊息和他人溝通。
 

相關文章